top
verticalverticalvertical
line
icon手機版rss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索取Bann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總覽  
 
總覽
出於神的寶貝
2005年04月30日07時04分 上午
出於神的寶貝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維護傳統家庭制度將會變為政治不正確﹗
2005年04月30日02時04分 上午
維護傳統家庭制度將會變為政治不正確﹗
五月廿九日,香港有九千八百個個人,三百七十四個團體聯署,登報維 護「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篇幅共佔報紙四頁全版,那是近年罕見的社會行動……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條「性向歧視法」,這個聲明將不能 刊出。刊登的報紙和聯署者都會給告官。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愛惜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
2005年04月30日01時04分 上午
「愛惜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
以勒基金會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女士指出,要保護青少年不要陷入性取向的糊塗當中。以勒基金出版《愛惜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祈禱手冊,為信徒如何為同性戀為題禱告做出指引。帶領為社會設立「安全網」禱告,讓同性戀者有機會回轉,讓青少年群體得到保護,不要誤墮同性戀的網羅裏。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羅馬書一章26-27節是否譴責同性戀?
2005年04月30日00時04分 上午
香港方面,周華山於1994年出版《同志神學》,把波氏及其他同性戀學者 的論點,發揚光大。 鑑於近日「反歧視性傾向條例立法」討論熾熱,筆者認為有必要深入評審周氏的論點,重新肯定聖經對同性戀的立場。由於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回應周氏所有 論點, 只能集中討論羅馬書一章26-27節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漢語聖經協會《給媽媽的回信》母親節福音小冊子
2005年04月29日11時04分 上午
漢語聖經協會《給媽媽的回信》母親節福音小冊子
為鼓勵弟兄姊妹趁著母親節向母親表達敬意並傳揚福音,漢語聖經協會特別印製了《給媽媽的回信》福音小冊子,免費供教會索取作福音佈道之用。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本篤十六世首次公開接見信徒 強調和平及歐洲基督教淵源
2005年04月29日08時04分 上午
本篤十六世首次公開接見信徒 強調和平及歐洲基督教淵源
4月27日星期三,教宗本篤十六世就任以來首次在聖伯多祿廣場公開接見信徒。他在一萬五千名信徒面前講解了他選擇「本篤」作爲名號的意義,又強調歐洲有其「不可剝離」的基督教根源。遵循若望保祿二世爲第三千年的教會制定的計劃,本篤十六世要求基督信仰團體成爲祈禱及敬拜耶稣基督的課堂,與基督建立起密切的關系,直至「真正與天主戀愛」。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調查顯示:美國高校新生追求靈性成長
2005年04月29日08時04分 上午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美國高校大一新生對屬靈事物有極高的興趣,對宗教及觸及性靈的活動參與度也相當高。MNN報道說,該項調查報告顯示,象基督徒校園團契(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這一類的機構可在校園福音事工上大有作爲。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環球聖經公會容保羅牧師 暢談《聖經新譯本》及其推廣普及
2005年04月29日08時04分 上午
環球聖經公會容保羅牧師 暢談《聖經新譯本》及其推廣普及
《新譯本》取代《和合本》是一種趨勢嗎?為什麼呢?普及的情況又如何?本報美國分社記者日前專程訪問了環球聖經公會會長容保羅牧師,他認為《新譯本》取代《和合本》是一種趨勢。至於教會《新譯本》的普及方面,採取「好土政策」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萬人聯署聲明:捍衛一夫一妻反對同性婚姻
2005年04月29日00時04分 上午
由維護家庭聯盟發起之反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登報聯署聲明,於今天(4月29日)刊登於明報港聞版A30、A31、A32和A33 共四版內。是次聲明獲得很多教會、機構、及關心條例發展的人響應,共有9800個人及374個團體參與。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愛德基金會以基督的愛服務中國二十年
2005年04月27日11時04分 上午
愛德基金會英文是The Amity Foundation,Amity,在英文裏含義是和睦、互愛。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主教是愛德基金會的創立人,現是愛德基金會董事長。在愛德的網頁上記載著他的話:「儘管信仰上不同,然而在各自信仰的驅動下,我們可能在很多方面,同心合力幹事業。這個事業就是推動愛的事業,這就是愛德的意義所在。」為更全面瞭解愛德基金會的事工和對中國基督教及中國社會的影響,本報記者在上週走訪了愛德基金會香港辦事處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響應全球V-Day運動 終止對女性的暴力 • 台「名人話3V」座談會
2005年04月26日10時04分 上午
響應全球V-Day運動 終止對女性的暴力 • 台「名人話3V」座談會
V-Day運動,一個全球性的終止對女性的暴力的運動。為響應此運動,勵馨基金會在4月23日邀請各界專業人士舉行了「名人話3V」座談會,探討了台灣社會性暴力和兩性關係的問題。在台灣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日益嚴重,以家庭暴力為例,平均每四位婦女就有一位曾經有受家暴的經驗,而每一年台灣有三到七萬的家暴案例發生,情況備受關注。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姊妹事工的省思與突破」——女教牧、師母及婦女領袖研討會
2005年04月26日09時04分 上午
「姊妹事工的省思與突破」——女教牧、師母及婦女領袖研討會
昨日下午,來自美國的Lana Heightley牧師和Janet Mangum牧師和Marnie牧師帶領了一場女教牧、師母及婦女領袖研討會,主題是「姊妹事工的省思與突破」,引導姊妹們認識生命方向,充分發展恩賜,投身於教會中的團隊事奉。共有100多位姊妹教牧同工參與。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雅各的禱告
2005年04月26日07時04分 上午
雅各的禱告
「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2,000營友參與「饑饉三十」 挨餓赤腳齊「用愛給孩子希望」
2005年04月26日05時04分 上午
2,000營友參與「饑饉三十」 挨餓赤腳齊「用愛給孩子希望」
4月23日舉行的「饑饉三十」,2,000名參加者同心「用愛給孩子希望」!「面前三十個小時的飢餓,比起真正的飢餓,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但卻具有『人苦我苦』的象徵意義,足以令更多人關注目前仍然存在的貧富懸殊、剝削不公和浪費奢侈的現象;亦足以提醒更多人不要漠不關心,應該盡自己能力去解決問題,幫助千千萬萬正在受苦的人,為他們帶來曙光。」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康州聖公會牧師因公開反對按立同性戀者而面臨解職
2005年04月25日10時04分 上午
康州聖公會牧師因公開反對按立同性戀者而面臨解職
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的聖公會的六位牧師,由於公開反對按立同性戀者為主教,正面臨被解職的危機。4月18日晚,美國康乃狄克州聖公會的Andrew D. Smith主教與該六位牧師進行了四小時的會談,但最後沒有達成和解。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本篤十六世就職 呼籲基督教團結
2005年04月25日10時04分 上午
本篤十六世就職 呼籲基督教團結
新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就職彌撒在4月24日上午10時(香港時間下午4時)于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新教宗在就職演說中,呼籲全球基督徒團結,還特別向猶太人問好,本篤十六世認為猶太人與基督信徒共同享有同一份精神遺產。他敦促全人類,若想將全球貧窮、痛苦、困乏的「沙漠」轉化為和平與進步的樂園,就要重新發現信仰上帝。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調查發現香港40萬人患抑鬱症 禱告交托是良藥
2005年04月25日06時04分 上午
中文大學的調查發現,香港成年人的抑鬱症,病發率為8.3%,以全港人口推算,即過去一年全港有40萬人患上抑鬱症,比率較20年前上升四倍以上。本報訪問了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炳光牧師,他表示,最重要的是禱告,把事情交托給神,信靠神,消除內心的憂慮和不安全感。牧者要耐心地和他們談話,瞭解他們的情況,和他們分辨,禱告,解決。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西班牙眾議院通過同性婚姻議案 梵蒂岡呼籲信徒反對
2005年04月24日09時04分 上午
西班牙眾議院通過同性婚姻議案 梵蒂岡呼籲信徒反對
西班牙眾議院21日投票通過了政府提出的同性婚姻議案,如果再得到上議院的批准,將會令到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夫婦"享有與異性夫妻同等的權利。該議案遭到西班牙天主教和保守派人士的反對。西班牙主教會發表聲明,稱眾議院通過的議案是「一種錯誤」。對於西班牙擬准許同性結婚及領養小孩,梵蒂岡予以譴責並呼籲信徒反對。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新教宗上任 中梵台關係再受矚目
2005年04月22日08時04分 上午
新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後,梵蒂岡與中國大陸及台灣的關係再次成爲各方關注的焦點。羅馬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表示,他希望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能改善梵蒂岡教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他又說,無論哪個教宗,都很關心與中國關係改善的問題。梵蒂岡在過去幾年一直努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除了若望保祿二世多次公開表示對中國的關心外,梵蒂岡的多位高層樞機主教也曾訪問中國。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歹活不如好死?
2005年04月22日06時04分 上午
安樂死與安寧療護,所關心的都是生命即將終結前的那段時間,雖然人還活著,但死亡已近在咫 尺﹔雖然已在死亡門前,但人還活著,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如何關心這些人,了解他們的心理與需要?醫護人員是否可以提早結束這些病人的生命?病人要求協助自殺怎麼辦?這類 議題,牽涉到人對生死的看法與倫理的探討,筆者嘗試從神學與臨床的角度來拋磚引玉。
相關標籤:        沒有相關標籤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圖片新聞

prev next
 
 
 
最新頭條
國際 icon 「韓國基督教歷史文化博物館」首爾開幕 紀念傳教140 週年
教會 icon 尷尬的必然:基督教性倫理如何挑戰當代文化
事工 icon 藝術家聯手創作「心意聖言卡」進駐聖保祿醫院
宣教 icon 日本教會深陷老齡化危機 華人教會逆勢增長現復興曙光
教育 icon 【信仰×親子】非一般功課輔導 生命承傳協會引領父親走進「孩子心」
社會 icon 平機會前總主任束健銘反對同性關係註冊制度:小我犧牲大我勞民傷財
   
logo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廣告發佈 | 聯繫編輯 | 投稿 iconCopyright © 2025 Gospelherald.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